close

最近因為工作的關係,看了很多關於孔子的資料和故事。
我發現這次接觸孔子,比高中時候死背論語還要有更深的體會。
當時因為聯考的壓力,論語只是一個「教材」,能看懂就很偷笑了,實在談不上體會其中的涵義。


在孔子的故事中,其中有一篇記載在「呂氏春秋」中的故事:


孔子周遊列國時,來到陳國與蔡國之間,因為兵荒馬亂,旅途困頓,三餐都以野菜果腹,大家已經七天沒有吃到一粒米飯。
有一天,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,趕緊下鍋煮飯給大家吃,當飯快熟的時候,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,抓了些白飯往嘴塞,孔子當時覺得顏回很不光明磊落,就裝作沒看見,也不去責問,要等適當的時機再好好的「開導、教育」他。


飯煮好後,顏回恭敬的請孔子來吃飯。
孔子皺著眉頭,假裝若有所思的樣子說:「顏回啊!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,所以那鍋乾淨、還沒人吃過的米飯,就先拿來祭祖先吧!」
顏回頓時慌張起來,連忙搖頭說:「不可以、不可以,這鍋飯我已先吃了一口,不可以祭祖先了。」
這可是教育顏回的好機會!孔子問:「為什麼要先吃呢?可以等大家一起吃啊!」
顏回漲紅臉,吞吞吐吐的說:「剛才在煮飯的時候,我不小心掉了些灰在鍋子裡,這些染到灰的白飯,怎麼可以給老師您吃呢?但是丟了又太可惜,所以我只好抓起來自己先吃了,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。」


孔子聽了恍然大悟,原來他看到顏回先吃飯的行為只是一個表象啊!


孔子對於自己的錯誤解讀很愧疚,他把大家叫來,告訴他們事情的經過,抱歉的對大家說:「我平常最信任顏回,對他就好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樣,但是我還是會因為自己所看到的一些表向來懷疑他,可見我們內心的自我判斷,有時還是會錯誤,大家要記下這件事,要瞭解一個人,真是不容易!所以我們不要因為看到、聽到一些事情而誤解別人,應該要先弄清楚事情的真相。」


孔子不愧為至聖先師,他的學生眾多,地位崇高,但是還是勇於承認自己的誤判,並把自己的例子當作教材來機會教育。


知人難,相知相惜更難。
我們一生能夠有多少朋友呢?
而稱的上知心朋友的,又有多少?


你曾經從旁聽到一些話,或看到一些事情而認定你的朋友做了不好的事情嗎?
你曾經因為認定你朋友做了不好的事情而傷心、從此疏遠他、並對友情失望嗎?
但是,你有給他辯駁的機會嗎?


你有沒有想過,你聽到的、看到的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?
你有問過他,他有沒有說過這樣的話嗎?
你有問過他,為什麼他要做這樣的事情嗎?
如果你沒問,請給他解釋的機會吧!
如果你問了,而他真的對你心懷惡意,到時再傷心、再對友情失望也不遲。
如果你問了,他確定沒說過那樣的話,或者是他做這件事情的動機,出發點是善意的,那不是很好嗎?
誤會冰釋,你沒有少掉任何的知心朋友,也不用對友情失望。
我不喜歡冷戰,每次和親人、好友不愉快,或者發現他們忽然對我有敵意,我都會打破沙鍋問到底。
被誤解的感覺很不好,每個人都不喜歡。
唯有敞開心胸,說出心裡的話,試著用對方的角度看事情,心裡才不會受傷。


哇!好八股的文章喔!
沒想到我還能從孔子故事中獲得一些想法……
看來……果然是年紀大、感觸也深了吧……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tric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