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時候,我最期待過年了!
雖然我家總是到除夕的晚上七點多還在打掃,但由於那個時候都只剩下我老媽在掃﹝其實都打掃的差不多了,是老媽自己不滿意+之前一直打電話聊天,所以他分配到的工作才會一直做不完﹞,所以我們全家都開始輕鬆的在客廳看電視、等吃年夜飯。
我家的年夜飯很簡單:
一盤烤雞﹝一定是我最喜歡的那家﹞+廣式白蘿蔔泡菜。
一盤自己炸的蝦餅﹝我爺爺和爸爸是印尼來的,那可是他們的家鄉味﹞。
一大鍋火鍋。
這些都不是山珍海味,火鍋裡的料,也都不是啥好料,因為老媽把所有能加的料全都加進去了:白菜、長年菜、丸子、一堆菇、蝦子、肉片、魚餃、蛋餃等餃類、豬血糕、一條魚、番茄、甜不辣、豆腐..........,這些料,最後都會煮成一鍋濃郁的大雜繪。


年夜飯幾乎年年都一樣,但是我仍然年年期待。
因為我喜歡那種輕鬆而歡樂的感覺。
尤其是吃完飯,爺爺故作輕鬆狀的回房間時,我跟弟弟都知道:拿紅包的時刻到囉!
爺爺的紅包,是我們拿到的第一個紅包,然後才是爸爸媽媽的,接著我跟弟弟會到樓上的伯父伯母家「拜年」,順便拿「紅包」。
我們每年都會仔細計算,今年拿了多少錢。
因為我讀的學校是私立學校,大家拿的紅包都以「萬」為單位,所以我可不能差人家太多,同學問起時,總要加油添醋一下才不會覺得太少。


除夕夜,我們全家都會在一起玩下棋、撲克牌,也會一起看電視,當時只有三台,我們一定會選那種「港台巨星迎新春」那類的節目看,因為只有那台才會看到一堆港星﹝誰叫當時港劇當道呢?﹞


年初一一早,一定會有一個「舅舅」準時來我家按門鈴拜年。
他不是我們的親舅舅,他是伯母的弟弟、也就是堂哥堂姐的舅舅,更是我爺爺、爸爸他們的印尼同鄉。
那個舅舅都會在我家聊天,吃年糕、蝦餅,還有一種跟蝦餅很像,但是吃起來苦苦的「黃冰」﹝用台語念喔!﹞,聽說那是道地的印尼食物。


年初二開始,媽媽就會帶著我跟弟弟到他娘家拜年。
媽媽的娘家人口眾多、勢力龐大,一趟下來,總是會拿N多紅包,如果還有到台中親戚家轉轉,紅包就更多囉!


一年一年的過去,我家過年圍爐的人越來越少。
爺爺過世了,家裡過年就只剩四個人。
我結婚了,家裡過年就只剩下爸爸、媽媽和弟弟。
後來弟弟當兵、簽下志願役,不容易回來過年,有時候家裡就剩下爸爸媽媽。
兩個老人家,哪有心情吃年夜飯呢?
他們都是隨便吃吃。
一邊吃、一邊回憶過去的熱鬧點點滴滴。


只有初二回娘家時,媽媽才會又有精神,以前的火鍋大雜繪和烤雞才會重現江湖。
我老公第一次吃到我家的大雜繪,簡直不可思議,講究口感的他,不能體會這種大雜會的美味,所以他吃的很少。
殊不知這正是我思念的家鄉味啊!


最後一次全家大團員的圍爐,是爸爸過世前幾個月。
當時他的身體已經出現異狀,常常昏睡、走路不穩、食慾不振。
那年初二,我照例回家。
媽媽在廚房忙著。
爸爸呢?
「他在睡覺,你去叫他起床吧!」媽媽擔心的說,「最近他都這樣,身體很不好。」
我爬到樓上爸爸房間,爸爸睡的很沉。
我把他叫醒:「你身體不舒服嗎?」
「沒有啊!」爸爸露出微笑:「回來了喔?我們下樓吃飯吧!」
那天,爸爸吃的很少,但是他一直打起精神跟我們一起圍爐。
不久,爸爸就住院了,從此再也沒有回家。
那年起,我家再也沒有圍爐,我們都在外面餐廳吃飯。
最令我感動的是,那個每年大年初一到我家拜年的舅舅,在爸爸過世後,依然維持每年來我家拜年的習慣,直到他不能走路為止。


我想念我的過年。
想念有爸爸和爺爺的過年。


其實不管有沒有過年,我應該在爸爸還在的時候,常常回家陪他圍爐,可惜我沒有。
後悔也來不及。
現在我要多挪點時間陪媽媽,媽媽也很希望我多陪他呢!


不管怎麼樣,我的過年回憶是甜美的,
希望以後我有了孩子,也能給他甜美的過年回憶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tric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